《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本周的教研活动内容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学习,我们学习了文章,知道了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裘真、林秋燕、沈海娟三位老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可以让我们有所启发。
读《理解儿童的艺术实施支持性的教育策略》后感
《指南》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我早就读过,《幼儿教育》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系列中的理解儿童的艺术,实施支持性的教育策略,为我进一步理解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架子,比如文中关于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和理念的解读,从本体论、认识论、工具论等多个角度分析艺术领域的目标,,于是艺术兴趣,艺术感受,艺术表现等概念变得可以把握了,又比如文中运用实际的例子,具体分析了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什么样的语言合适的,什么样的语言是不合适的,使我明白,有效的教育应基于对幼儿的正确理解;创造力是艺术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之一;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成分,而开放性问题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幼儿有着不同学习风格,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风格配以不同的教育策略;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艺术想象、艺术感受的机会,不应以自己的想象、感受代替幼儿的想象与感受等等。这样分析,对我早今后在师幼互动中有效地帮助幼儿在艺术领域获得发展有切实可行的支持作用。
月月家 裘真
2013.11
学习《指南》之艺术领域后的感悟
在没有学习《指南》前,我对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学唱环节很纠结。在教一首歌曲时,目标是让幼儿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歌曲比较长,歌词比较难记,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歌曲的掌握不尽如人意。一节课下来,会唱的没几个,更别提对音准节奏的把握。
在学习完《指南》后我学会了释怀,了解到幼儿艺术不是进行专门知识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力为目标。
在音乐活动《粉刷匠》中,幼儿在第一次接触这首歌时,有部分的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很模糊,但他们在音乐表演环节很快乐,能生动的表现粉刷匠的工作情景。在以往我肯定会对没掌握歌曲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但在学习《指南》后我通过日常空闲播放这首歌曲,没想到在第三天不会唱的幼儿基本掌握了歌曲,能跟着音乐较完整的唱。
现在我对上音乐课更加有兴趣了。在日常的活动中见缝插针的复习歌曲,幼儿对歌曲的掌握也越来越扎实,会唱的歌越来越多。自然对音乐课也越发的喜欢。
林秋燕
学习《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对《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我的理解中,艺术领域中包括美术和音乐。作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大胆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因此,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就美术而言,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应慢慢地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得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我们日常的环境布置时,我们应注重墙饰环境的艺术表现力,既富童趣,又要色彩搭配的协调,既考虑可爱的形象,又能鲜明的突出主题,使幼儿看看就能喜欢。就音乐而言,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如果单纯的模仿学习,会导致幼儿对艺术显示呆板、僵化,而不顾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盲目的让幼儿探索创造也只能使幼儿无所适从,得不到真正的发展。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只有在活动中直接地亲身体验游戏,幼儿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利用幼儿好探索的心理,引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答案,学会学习。当然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除了音乐形成的游戏,还可以在教学具准备上体现游戏的特点,在歌曲的教授中我们常常为幼儿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教具等引起幼儿的学习欲望,当幼儿在学习中又加入了各种动作表演帮助记忆学习歌唱歌曲。
艺术教育是愉悦幼儿身心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艺术教育的美丽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艺术能启迪、激发、唤醒、感染幼儿的精神生活。
星星家
沈海娟